当前位置: 首页 >> 新加坡在线 >> 新加坡为中国发展提供的可行性参考 rss

新加坡为中国发展提供的可行性参考

xinjiapo.71ix.com.cn 在 2015-04-21 发表,评论(0),阅读(0)

中国与新加坡有很多相似点:同是亚洲国家、社会主流是华人、都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都是一党长期执政、在国家发展过程中领导人个人的作用突出、政府都很强势等。新加坡是小国,面积才716平方公里,2014年人口547万,其中公民及永久居民才387万。中国是大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人口13亿,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国无论大小,发展是硬道理。新加坡是小国,但是她有值得大国学习的地方,她可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

一. 可以一党独大,但不能没有民选

联合早报2015年2月3日登载署名文章《强大政府与民主制衡》,文章说,美国一著名政治学者最近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举办的讲座上指出,国家要成功须要在国家能力、法治与民主责任制三大要素间求取平衡。他认为,新加坡虽拥有强大的政府和法治,但民主制度“有问题”。学者因为对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推崇备至,所以对新加坡政府的一党独大(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一直作为执政党执政至今)不以为然。对此,文章作者作为新加坡人对此有自己的理解和解释。第一,因为要避免庸俗民主。作者认为,两党轮替执政的民主政体也有问题,比如美国、台湾,已经从原先的精英民主走向庸俗民主。在野党为了能上台执政,无不多方阻挠政府的施政,攻击每一项政策,让国事停摆、经济空转。最可悲的还是造成社会分裂与人民对立。第二,因为执政党也是选票选出来的。文章说,新加坡政府的一党独大并不是一党专政,一党独大也是人民一人一票选出来的。一党独大形成强大政府避免了制衡体系过于庞杂、繁复,“制衡效率太高”导致联邦政府施政能力低下的问题。同时,因为有反对党在国会监督,所以,政府注重推行各种民生政策。因为选民不按常理出牌,,所以,李总理(现任总理李显龙)说,只要出现一个小改变,就可能变天,所以政府的重要指标是下届选举能否赢得更多选票,得到更多人民的委托。

二. 领导人得用政绩说话

2015年2月2日摘自南方周末登载的署名文章《李光耀:一个现代国家的缔造者》,文章列举了一些数据:在美国传统基金会搞的“2014年经济自由度指数”中,新加坡名列全球第二;从1959年以来,人民行动党一直是执政党,截至卸任的1991年,李光耀一口气做了32年内阁总理;1960年,新加坡人均名义GDP为428美元,是不折不扣的穷国,1991年人均GDP为14504美元,31年翻了34倍,年均增长率为12﹪;李光耀卸任后,新加坡继续从繁荣走向更加繁荣,2013年人均GDP已为55183美元。一党执政、威权统治,新加坡为何如此成功?文章认为,不是靠优越的地理位置,不是靠新加坡历史上是英国的殖民地,浸润了母国的法治传统,是因为李光耀。李光耀的政绩归结于,第一,人民行动党去左化。文章说,人民行动党没有把其纲领当教条,这归功于李光耀。他注重实干与实效,他关切如何在强邻环伺之下,确保新加坡的生存、稳定与繁荣,一切妨碍这个目标的政策,要么绝不采纳,要么果断放弃。即使在对英国工党政纲几乎照单全收的早期,李光耀与人民行动党都拒绝追随其大搞国有化,这种务实的取向,令党的左翼色彩随时间推移越来越淡化,令新加坡逐步夯实了繁荣的根基:经济自由。第二,推行新加坡式的民主。文章说,尽管被视为威权主义,但新加坡并没有从程序上削弱国会的地位,新加坡国会不是橡皮图章,如果人民行动党没有赢得足够的席次,那就得让贤下野。同时,也没有证据显示,人民行动党是通过舞弊的手段赢得任何一次选举,它的每一次胜选的大前提仍是民众的支持。第三,对外开放。文章说,新加坡的生存能力是李光耀的最大关切,李光耀对发展经济学家炮制的“新殖民主义”与“依附”理论嗤之以鼻。他认为,“反正新加坡也没有天然资源可供跨国公司‘剥削’,有的只是勤劳的人民、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决心做到诚实称职的政府”。“新加坡应该把最大的希望寄托在美国跨国企业身上”。他说,新加坡从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城市国家,是因为奉行以下哲学:我们所提供的货物和服务要“比任何人都便宜,质量也更好,否则便死路一条”。第四,限制工会特权。一战后,工会在新加坡引起数不尽的罢工、怠工和暴乱。1966年,李光耀告诫新加坡工会领袖:“不能杀死下金蛋的鹅”。限制工会特权,让企业家敢于下注。其具体举措有:重建“监管制度、纪律和工作准则”,工会必须先通过秘密投票才能罢工,否则将以违法论处。成立由劳资政三方代表组成的全国工资理事会,各方遵守一个原则:涨薪幅度不能大于生产力的提高。第五,中央公积金制度。与欧洲福利国家不同,1955年李光耀在新加坡启动建立了非福利型社保:中央公积金制度。其最终演变为包括养老、医疗与住房等个人一生大宗消费在内的自我保障与家庭保障计划。因个人自负其责,所以,李光耀说:“很少人把自己的资产消耗掉,他们都保住甚至扩充他们的资产,只花费来自资产的收入。他们未雨绸缪,要保住资产,将来留给子孙”。这正是资本积累,与社会存续的基本动力。

三、有关注发展与民生的高效率行政

2015年2月2日摘自南方周末登载的署名文章《“新加坡模式”深思明辨》,文章说,城市国家新加坡的发展和治理是能提供某些有意义的经验的,归结为:第一,建立起了一个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为目标的中性政府。第二,政府的合法性要来自民众的认同,并以制度安排的方式接受人民的监督。第三,建立起在世界范围都堪称最佳之一的法治社会。第四,任用人才“选贤举能”。第五,让人民获得经济发展的红利,增强人民对国家的拥有感和归属感。

新加坡政府的效率表现在很多方面,着眼点都在发展与民生。例一,据联合早报2015年2月2日登载署名文章《高达曼(新加坡副总理兼财长):兼顾各阶层预算案将侧重养老与青壮年就业》,文章说,新加坡2015年财政预算有所侧重,对老人有一个“乐龄补贴计划”即政府专款补贴低收入者。成立劳资政三方委员会,帮助国人终身学习和追求精专技能的文化。例二,2015年2月4日摘自南方周末署名文章《新加坡私人机动化管理启示录》,文章说,新加坡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启动“车辆限额计划”,根据交通状况和道路容量,科学地确定车辆投放配额,车牌使用的有限期为10年,然后公开拍卖车牌,所有交通税率都纳入中央财政收入,还在政府网站上定期发布每年的财政收入及支出状况及明细,增加财政的透明度。例三,2015年2月2日摘自南方周末登载的署名文章《新加坡公积金模式》,文章说,新加坡自1955年开始建立强制性中央公积金制度,公积金按雇员工资的一定比例,由雇员和雇主共同缴纳,可以减税。起点是解决劳工养老问题,后来陆续覆盖了缴存人一生的社保需求,分为四个帐户:普通帐户(用于购置住房、教育、保险与投资);专门帐户(用于积累退休金);保健帐户(为个人及直系亲属支付医疗服务与购买医疗保险);退休帐户(在个人55周岁时建立,62岁时开始支付养老金)。自我保障,且可实现财富代际转移,与欧洲福利国家现收现支的社保模式形成对照。

衡量一个国家文明、进步与否,不可计较历史的长短、国家的大小。新加坡古称淡马锡(马来语“海市”),传说中又叫“狮子城”。新加坡是从马来西亚分割出来的一个小国,在东盟成员国中,新加坡面积最小,人口最少。到新加坡旅游,导游会告诉你:新加坡人买了车要加速的话,只有到马来西亚。新加坡之所以受人们敬佩,因为它不以“小国寡民”的理由,放弃生存的权利,而是积极寻找出它在世界的定位。中国正在进行改革,包括经济的、政治的。作为经验,政党上台需接受民选,领导人得用政绩说话,有关注发展与民生的高效率行政,这就是“新加坡模式”,它绝非梦幻中的“海市”,它展现的是现实中的东方的“狮子”,它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可行性参考。推荐:www.bdfscl.cn

Tags:

已有位网友对“新加坡为中国发展提供的可行性参考”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