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春节习俗
新加坡有20万人因为工作和学习而旅居海外,但大多数华人都会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回国, 都把农历新年当作促进家庭伦理观念、发扬敬老爱幼精神的重要节日。
年三十晚上,与家人团聚吃年夜饭;年初一和初二是拜访亲戚的日子;初三是朋友、同事或其他社会关系的聚会。
新加坡人特别重视年夜饭,这里还有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捞鱼生'。主料是鲜鱼或者鲍鱼,配料是各种果蔬,甜酸酱料。吃的时候,大家站起来,举起筷子,把果蔬、酱料和鲜鱼,用筷子高高举起搅拌在一起,象征"捞得风生水起"。
过年发红包自然也少不了。不过,他们的"规矩"与中国略有不同:中国人是工作之后就不再接受长辈和家人的红包,而新加坡人则是以"结婚已否"作为界定,凡是已婚者,就有具备派发红包的"权力"和"资格"。因此,已婚的弟弟给未婚的姐姐送新年红包是很正常的。
由于新加坡有很多宗乡会馆,所以华人会利用过年的机会搞团拜会,促进感情交流。此外,行业公会、商会和公司也都会举行新年聚会。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新移民,可以通过这些社团活动很快与本地人打成一片。
华人的春节放假两天,比别的民族要多一天。福建和广东人较多的新加坡,过年的时候也是南方味十足。新加坡华人还喜欢舞狮子、拜妈祖和大伯公,他们过年的气氛要比中国似乎还浓一些。
新加坡市面上的春节气氛,以早年华人聚居地牛车水区最为浓厚。因为那里是最大的年货市场,中国各地的春节食品和花卉几乎都能买到。
此外,新加坡传统节目"春到河畔迎新年"活动也是他要带儿子去玩的地方。这个已经有数十年历史的迎春活动,每年都以中国的某个地区为主题,邀请来自中国不同省市,以及世界其他华人地区的表演团体,呈现精彩纷呈的节目。
新加坡华人过春节仍保留许多特殊或传统习俗
新加坡华人在过农历新年时,保留一些特有的特殊习俗,例如拜年时必备两粒柑橘作为贺年礼、床单被套及身上穿著的衣物,都要全部是新买的等等,令人发现这个摩登西化的城市国家,还是留下华人传统的痕迹。
据发自新加坡的报道,每到农历新年,华人都习惯全家团聚,然后到亲友家拜年。新加坡华人也不例外,尤其是在许多因为地方广大、不愿舟车劳顿,而改为电话拜年的华人社区,生活地域较小的新加坡华人,大多维持着登门拜年的传统习俗。
不过,特殊的是,新加坡华人在拜年时,一定拿着一个精致的小纸带,里面装着两粒柑橘作为贺年礼,两粒柑橘象征着“大吉大利”、“两粒黄金”和“好事成双”等多重意涵。
水果进口商指出,当主人接下两粒柑橘贺年礼后,等到客人要离去前,也要回赠两粒柑橘,新加坡人俗称“换橘子”。也因为这样,柑橘成为新加坡华人农历新年前必须采购的年货之一,年节前往往供不应求。
另外,新加坡华人也非常重视家族在农历新年的团聚,一位从事半导体业的新加坡人就指出,大多数的新加坡华人会在除夕就回到父母家中,和家族一起吃团圆饭,有时甚至会连着一起吃饭到初一、初二,这是和一般华人社区较为不同的地方。
更奇特的是,新加坡华人初二没有回娘家的习俗,而且因为觉得初三拜年不吉利,所以向亲友拜年的活动只到初二为止,必须赶在初二前向亲友拜年。
此外,在农历新年“穿新衣、戴新帽”的传统习俗,也在新加坡保留下来,更甚的是,连床单被套也都一律要换新的。
因应忙碌的工商社会,平日营业时间管制严格的新加坡政府,为了让人民有时间采购年货,在除夕前一天,开放所有的传统市场营业24小时,让还没采购年货及食物的人赶紧利用时间采购,也成为星国的春节特殊景象。推荐:http://shouji.37ix.com.cn
- 上一篇:新加坡红包怎么给?过年习俗你知道哪些?
- 下一篇:没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