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加坡在线 >> 新加坡总部经济的发展经验与启示 rss

新加坡总部经济的发展经验与启示

xinjiapo.71ix.com.cn 在 2015-04-09 发表,评论(0),阅读(0)

今天,新加坡为其开国总理李光耀先生举行国葬。回顾新加坡50年的历史,其经济飞速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而其以弹丸之地发展总部经济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也成为“教科书式”的经典案例。
新加坡是美国、欧洲与日本公司设立亚洲总部的首选地点,共有26000多家国际公司立足新加坡,三分之一的“世界500强”公司选择在新加坡设立亚洲总部。而新加坡总部经济的成功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亲商环境。硬环境方面,新加坡热带岛国气候较为宜人,基础设施完备,城市干净整洁、景观优美,有花园国家之美誉,号称外派企业人员眼中生活素质最佳的亚洲国家。软环境方面政治稳定、犯罪率低、种族和谐,社会环境好;政府高效、官员清廉、法治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严格、金融体系完善,营商环境优;以英语为法定语言,同时兼用汉语、马来语,多宗教并存,与欧美现代文明、伊斯兰文明、亚太文明均有接轨,人文环境佳。因此,新加坡不仅是欧美跨国企业进入亚洲的“根据地”,也成为亚太企业走世界的“桥头堡”,仅就中国而言,目前已有超过3000国内企业在新设立分支机构与区域总部。
二、产业基础。首先是产业升级。新加坡并非建国伊始便发展总部经济,而是走过了由“制造基地”向“总部基地”的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凭借其绝佳的地缘优势以及天然良港与劳动力价格低廉的资源禀赋,在全球第一波产业转移浪潮中主动承接加工组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石油化工等制造业(与美湾、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安特卫普区域并列成为全球三大炼油中心与石油交易中心),迅速成为远东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与亚太贸易中心。正是这一战略为新加坡积累大量资金,为日后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软实力打下基础,同时在美欧日的跨国公司中培养了“回头客”,为后来吸引总部落户占得先机。到了80年代,制造业成本的抬升以及服务业的发展成熟促使新加坡将制造基地外迁,同时打造总部基地,实现升级换代。其次是产业集群。总部经济的发展需要有众多产业支撑,一般认为,一座城市发展总部经济除了需要规模可观、交通便捷外,还需要金融、信息、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法律、咨询、公关等商务服务业的高度发达,而新加坡恰好在这些行业已做了充分铺垫,特别是在金融领域率先突破,将自身打造为全球金融中心,总部经济模式的构建也由此因势利导、水到渠成。
三、政策引导。如果说企业基于不同区域要素禀赋差异而将总部与制造基地进行分离是“看不见的手”在作用的话,要想实现众多企业总部的集聚以及良性发展就离不开“看得见的手”的主动引导。新加坡政府在发展总部经济积极作为,制定发展战略以及各项差别性优惠政策,包括特准国际贸易计划(Approved International Trade Scheme/AITS)、商业总部计划(Business Head-Quarters Programme,BHQ)、营业总部地位(Operational Headquarter Status,OHS)、跨国营业总部奖励(Regional Operational HQS for MUCS)等,以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跨国公司进驻新加坡并进行“更高增值的实质商业活动”,包括区域与环球商业企划、人才培训、财务与融资活动、研发、知识产权管理和物流管理。政府的引导对新加坡总部经济理性、健康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纵观新加坡总部经济的发展历程,有以下三点启示:一是发展总部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更多在总部以外做文章,需要软硬环境优良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支撑,这就好比今日中国之发展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之“四个全面”协调推进一样,总部经济发展的关键同样在于其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二是总部经济发展需要过程,有时需要先做减法再做加法,新加坡“腾笼换鸟”的历史经验对时下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北京有一定借鉴意义。三是政府主动作为至关重要,不仅是制定优惠政策,更需要打造亲商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宏观层面做好战略布局,同时不过分干预微观层面企业的具体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荐:http://baixuebing.jk56.org

Tags:

已有位网友对“新加坡总部经济的发展经验与启示”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