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加坡在线 >> 石化产业也可以很环保:新加坡石化产业的“绿色发展”之路 rss

石化产业也可以很环保:新加坡石化产业的“绿色发展”之路

xinjiapo.71ix.com.cn 在 2015-04-28 发表,评论(0),阅读(0)

一、新加坡石化产业的长期支柱产业地位


石化产业是重化工业中比较重要和典型的一个行业,具有技术含量较高、产业牵动性强、增长周期长、产业规模大等特点,同时也存在产业能耗高、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比较多等负面问题,特别是如果治理不当,极易对环境产生污染。在各大城市工业化进程中,石化产业都不同程度地发挥了支撑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由于石化产业对排放、运输条件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港口型城市中往往发展得更为充分,新加坡则是其中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城市。
从新加坡石化产业发展现状来看,主要体现为规模较大、空间集聚、产业体系完整等特点:
1、支柱产业特征显著
作为新加坡重要的支柱产业,石化产业在长期中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集聚了一批重要企业。从产能来看,新加坡的炼油能力超过了600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超过200万吨、PX(对二甲苯)生产能力约120万吨,总体产业规模在全球各城市中具有领先地位,目前是仅次于休斯顿、鹿特丹的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虽然作为发达国家,新加坡的产业结构逐渐向服务业化方向发展,但石化产业始终保持了相当大的规模和一定的产业比重。例如,在2013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到了18.8%的历史低点,但石化相关产业仍稳定发展。

资料来源:根据新加坡统计局网站数据整理、测算、绘制而成。
按照2013年各制造业行业的增加值计算,新加坡前五大制造业部门分别为:计算机,电子与光学产品,精炼石油产品,化学与化工产品,机械设备,生物医药等。其中精炼石油产品,化学与化工产品两大部门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3%,这意味着新加坡制造业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增加值由石油化工产业所贡献。

2、空间集聚特色鲜明
虽然新加坡作为“城市型”国家的国土面积只有694平方公里,且呈现出狭长的海岛地形,其东西长约42公里,南北宽约23公里,但通过高水平的城市规划,形成了产业相对集聚、城市空间高效利用的状况。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石化产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新加坡将原来多个海岛通过围海造田方式打造为面积32平方公里、距离市区约10公里远的裕廊岛,这里目前也是全球闻名的裕廊工业区(Jurong Industrial Park)和石化聚集区,该岛几乎集聚了新加坡全部的石化产业产能,也集聚了埃克森美孚公司、英荷壳牌集团、杜邦公司、中国石化、新加坡炼制公司等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和100多家规模不等的石化企业。

通过这种高度空间集聚的发展方式,可以达到多各方面效果:一是把污染较大的重化工业集中放在新加坡西南部下风口处的岛区,减低空气污染对市区的影响;二是通过科学的交通规划与人口疏导,实现产业人口相对就近居住,并降低了车辆通勤带来的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在交通方面,新加坡填造了长约2.6公里的堤道将裕廊岛与新加坡岛链接起来;还建立了若干环岛交通干线可以便捷地连接市区和各个卫星城,以提高交通的通畅性。

3、垂直分工的产业链体系

石化产业是具有很长产业链条的大型产业体系,并可大体分解为石油开采、石油炼制、基本有机行业、高分子合成及成品行业等若干环节,其中开采、炼制等产业环节相对低端,具有附加值较低、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污染程度较高等负面特点,以及产业规模大、原材料依附性强等特点;而基本有机行业、高分子合成及成品行业相对而言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较高的附加值。早期发展中,新加坡主要集中在原油进口与炼制环节,虽然产业发展迅猛,但也带来水、空气、土地等环境污染问题。1968年,新加坡政府设立了裕廊镇管理局,统筹裕廊工业区产业发展;建立化学加工技术中心(CPTC) 和化学工程科学院(ICES), 以支持跨国大企业之间的合作;这些对其后大批国际企业的加速集聚及产业体系的形成产生了很大促进作用。特别是随着一些龙头企业的集聚,快速推动了石化产业体系的完善,特别是在下游的高端环节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初,新加坡设立了多家专业石化公司,聚焦于乙烯、丙烯等产品的生产、研发方面,并相继开发了苯乙烯、丙烯酸(脂)、聚醚多元醇、低密度聚乙烯等一系列新型下游产品,使石化产业整体能级快速提升。根据2010年新加坡有关石化产业规划,未来将集中石油原料、石油化学和特用化学品等三大产业,最终将裕廊岛打造成为世界级石化产业中心。
二、新加坡石化产业的高效环保


与众多全球城市力避发展重化工业、服务业占据国民经济绝对主导地位的格局不同,新加坡通过长期探索形成了石化产业“绿色发展”的特有模式,并形成了“花园城市”与“石化园区”相得益彰的特有景象。例如,裕廊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坐落着有东南亚“鸟类天堂”美誉的裕廊飞禽公园,产业与自然环境有机地整合在狭小的地带内;沿裕廊河两岸还规划有住宅区,并预留10%左右的土地作为绿化和风景区。因此,新加坡在环境治理、产业规划等方面的经验值得一些仍以石化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所借鉴。

1、环保立法与制度保障

新加坡的环境治理及法律处罚素来以严格执法而出名,在环保方面新加坡制定有多项针对性的法律,同时也具有良好的执法环境和社会守法意识。

新加坡早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已经开始环保方面的立法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条例和标准以控制工业污染。1976年,政府颁布了工业污水处置规章,对工业废水的污染控制要求、处罚规定等进行明确的规定,特别强调了经济与法律处罚手段同步执行的措施,对石化企业产生很大的威慑力。从1980年起,立法部门规定炼油厂、发电厂等主要空气污染源只能使用硫磺含量不超过2%的液态油发电;要求有空气污染物排放的工业企业必须安装净化设备以确保排放的气体符合标准。

目前新加坡主要有《环境污染控制法》、《污水及排水法案》、《环境保护与管理条例》等多项法律法规对污染物排放做出规定。例如,《环境污染控制法》用八项条款规定了不同情形下对环保违法行为实施连续处罚。又如,《污水及排水法案》赋予公共事业局行政在全社会已用水排放领域的执法权力,并规定了具体的惩罚条款。2012年,《污水及排水法案》进行了修正,进一步加大了非法排污等行为的惩罚力度。

新加坡政府的环境保护立法,突出的特点在于:一是法律法规条文内容详尽明晰,权责规定明确,政策透明度高,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二是将法律执行与政府监管有机结合,例如,根据法律授权,公共事业局公务人员可以进入工业企业对非法排放进行调查、取证,这有助于提高司法效率。三是执法严格,提高较高的经济处罚与刑事追究等方式使工业企业不敢突破法律界限。

2、规划引导与严格治理

环境治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过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新加坡的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长期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在石化产业发展中也是如此。从产业选址、方向选择、招商引资、发展规划到环境治理,处处都体现出了政府的作用,而政府也通过“做中学”不断提高管制水平。

在产业规范方面,注重与总体规划、城市设计等的融合,并提高动态调整不断完善环保要求。新加坡的总体规划为法定文件,经政府制定并需国会批准才能予以实施,相关规划每五年调整一次。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有关条文的制定充分体现了“环保优先”的理念,把全国分为若干个区,优先规划绿地和集水区,以生态建设和水资源保护为龙头。未来体现区域差异,新加坡针对不同区域均设定差异性环境功能区划,并颁布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特别是对工业项目设立了严格的排放要求。

在产业布局方面,注重按照产业特点优化空间布局,推动污染、能耗的逐步降低。虽然是上世纪60-70年代就已经开始着手考虑,但到最终建成裕廊工业区还是经历了区域规划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在70年代初,实际上石化区的规划方向还不是很明朗,但随后的亚洲石油市场快速发展使新加坡政府敏锐地扑捉到了这个商机,遂决定通过围海的办法将若干小岛屿连接成一个整体,并根据石化产业特征进行科学的空间布局。如将靠近市区的东北区域划定为新兴工业和低污染工业区,沿海的西南部港区建设重化工业区,炼油石化业则主要设置在几个海岛上。通过实施符合生产力布局要求的空间规划,不仅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产业污染、而且有助于企业降低排污治理成本。

在产业选择方面,注重市场规律与产业导向并重,以产业升级换代强化环境保护。长期以来,石油化工产业给新加坡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与就业贡献,这是新加坡坚持发展相关产业的根本动力。但在产业发展中,注重以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为抓手来提高产业效率、降低污染水平,主动引导高端产业环节的企业落户与集聚,并提高建立国有石化企业与科研院所的方式来强化政府的主导能力。例如,1980-1990年期间新加坡先后设立了菲立普斯新加坡石化公司、新加坡聚烯烃石化公司、新加坡乙二醇石化公司、蒂特拉新加坡石化公司等8家大型石化企业,大幅度提升了产业实力、研发能力和治污能力。

在污染治理方面,注重监管与疏导并重,倡导企业自觉推行“清洁生产方式”。由于石化企业最主要的污染方式在于污水排放等,因此政府也将治理重点放在这些环节。从污水排放治理来看,主要措施有:一是由公共事业局全面负责污水处理,权责制度也非常明确。二是通过法律和规章等形式要求石化企业建立完善的工业污水预处理设施,企业在将污水排放进公共管道之前,必须对其进行达标处理。三是企业将处理达标后的废水排入公共下水道,再进一步由公共事业局的污水处理厂按照更高标准并采用世界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进一步净化,最后才可以排入近海,或输送至附近再生水厂循环利用。四是在企业废水排放口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当超标排放时闸门会自动关闭,非政府执法人员无法开启闸门。五是实施严格的处罚制度,对此有关法律有明确规定。例如,政府部门会定期监测工厂排水情况,首次发现超标排放的最高罚款为5万新元,若再次发现超标则可单次罚款10万新元,甚至追究企业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3、物流园区与管道整合

高效率的仓储与物流能够降低转运环节中的直接污染、化学物品泄漏和集运卡车的尾气污染。新加坡在提高物流效率方面,主要经验有:一是专门打造了一些专为提升产业区与其他地区连通性与运输效率的场所,包括机场自由贸易区内的新加坡机场物流园、裕廊岛化工物流园、樟宜国际物流园等等,提高现代化的管理与专业化技术支持,有效降低了物流能耗及仓储、运输过程中的潜在污染。二是开发了一些安全、便捷、高效的运输科技。例如,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具有深海可操作性、储油能力大、运输便捷等特点,特别是FPSO新概念船的研发更加注重提高FPSO系统的环保性能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三是按照现代标准建造油气传输管道系统。裕廊镇管理局首创了五色“输送管道服务走廊”的输送模式,其特点是按照颜色差异建造管道系统并将不同的产品输送到对应的石化工厂,既确保了运输安全、提高了运输效率、又避免了不同化学物品管道混合使用带来的高昂维修成本,体现了经济学理论中的“分工与专业化”思想。
三、对我国城市发展石化产业的启示


从产业发展规律来看,除了少数定位特殊的资源型、功能型城市之外,重工业化阶段往往是众多城市难以逾越的经济发展阶段。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加强污染控制已经成为普遍共识的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在如何处理好石化产业等的发展与开展环境保护方面陷入两难境地,甚至束手无策、导致环境持续恶化。而新加坡以其成功的案例,为我国有关城市发展石化产业带来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启示。

首先,临海城市较为适合发展石化产业,这是由石化产业的运输、仓储、开采、炼制、排放等诸多环节技术要求所决定的,因此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世界各主要石化工业中心几乎都是港口型城市。其次,在产业发展中,必须做到“环保先行”、“立法保障”,通过严格的法律约束、机动的政府监督,形成企业自觉守法、维护公共环境的良好格局。再次,做好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参照国际经验,严格依照是石化产业特点进行生产力布局,最大限度提高环保的治理效率。第四,随着产业体系的不断成熟,应当积极引导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当企业能够牢牢地掌控产业链高端环节之时,其治污能力、排污需求将客观上得到优化。推荐:http://deguo.71ix.com.cn

Tags:

已有位网友对“石化产业也可以很环保:新加坡石化产业的“绿色发展”之路”发表评论。